湘江中学

设为首页加入收藏
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 >> 校园新闻 >> 校园公告

(正能量)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文明篇

时间:2016-08-08  点击次数:

 文明.jpg

文明.jpg

 

什么是文明

文明是个多义词,拥有多重含义。

从国家层面来讲,文明是指国家发展的状态,即国家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。这是唯物史观对文明的根本定义。马克思说:“文明的一切进步,或者换句话说,(是)社会生产力的发展。”恩格斯说:“文明时代是学会天然产物进一步加工的时期,是真正的工业和艺术产生的时期。”在他们看来,文明是物质与文化的增长,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制度建设,最终推动人的全面发展。我们熟悉的物质文明、精神文明、政治文明、社会文明、生态文明,都包含于国家发展的状态之中。

从社会层面来讲,文明是社会秩序的确立。在中国,“文明”一词最早见于《周易》。该书中多次出现“天下文明”等描述。唐人孔颖达注解说“经天纬地曰文,照临四方曰明”,其意指社会文教昌达、文德彰显而形成的王者修德、民风淳朴、风调雨顺的和谐景象。

从人的层面来讲,文明则是指人的教养和开化状态。《尚书·舜典》称赞舜“浚哲文明”,就是指他非常谦恭,品德高尚,很受人爱戴的意思;《礼记·乐记》说:“是故情深而文明,气盛而化神,和顺积中而英华发外。”文明是谦恭有礼,是内在的德行开放出来的一枝鲜花。西方的“文明”一词包含有脱离野蛮的开化之意。所以,文明有人的端庄优雅有教养之意。

文明与文化是紧密相连但有区别的概念。在国家层面,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文化具有以文德化育之意,是教化的意思,这是文明所不具备的。现代的文化则是人们创造的文艺产品及人们的各种生活方式。而文明则是指国家的所有财富,等同于国家这个文明体本身。同时,文明更侧重于指称社会的进步状态,是国家发展的灵魂,与文化明显不同。在个人层面,文化指人们拥有的知识,文明则是指人们的素质和修养。有文化不等同于有教养,二者之间有明显的区别。

 

文明,国家的软实力,国民的硬素质

一、文明,国家发展的境界

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:“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,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。”可见,文明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就要深刻理解“文明”的内涵,将其内化为每个人的核心价值理念。

文明是什么?

作为成果,文明是国家发展境界的集中体现,是社会进步状态的基本描述。

作为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,文明不是物质与文化产品的简单相加,而是它带给国民的生活状态。它不等同于GDP,而是经济发展赋予人们的进取感与富足感;它不是具体的政治程序,而是人们从政治运行中体验到的安全感与认同感;它不是文化生产本身,而是从文化生产获得的丰富感与生命力;它不是具体的思想道德条文,而是它带给人们的和谐关系;它不等同于青山绿水,而是从良好自然环境获取的舒适感。

文明作为国家发展境界的展示,构建了国家的整体形象。封建时代,中国发展长期居于世界前列,被描述为最文明的国家;新中国成立前,中国积贫积弱,国民被视为“东亚病夫”;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进步,使中国摆脱了落后状态,国民更加自信,世界为之瞩目。

文明创造的财富和力量,提升国家发展的能力。新中国成立时,我们一穷二白,只能从零起步,追赶国际先进经验;新中国60多年的发展,使我们在许多方面居于世界前列,在国际上参与竞争。

作为过程,文明是国家发展的灵魂,是推动国家发展稳定的精神力量。

文明能够产生深刻的认同感,形成强大的国家凝聚力。文明是国民的精神家园,是国民心灵深处的记忆和生命的烙印,铭刻心中而难以抹去。正是怀着对国家的思念,土尔扈特部不远万里回到了祖国;正是怀着回馈家乡的梦想,无数华商归国投资,成为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。

文明能够产生深刻的责任感,成为发展的精神动力。正是怀着报效祖国的梦想,钱学森不顾阻挠,回到了新中国;正是怀着推动航天事业发展的责任感,罗阳敬业勤勉攻坚克难,奉献了自己的生命。深圳人创造了深圳速度,是由于他们拥有敢闯的精神;河南人能够负重前行,是因为河南人拥有“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,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,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”的“三平精神”。

文明能够孕育积极的社会心态,塑造和谐的社会关系。文明是处理社会关系的准则,是人们生活的价值理念。中华文明形成了“和为贵”的价值理念,有效维护了国家的稳定;西方追求理性和法治,形成了良好的规则体系,使国家运行有序。

作为追求,文明则是国家发展的目标,是指导国家发展的方向。

《周易》既强调治理国家当“观乎天文,以察时变;观乎人文,以化成天下”,使国家为礼仪之邦,使社会风俗淳朴。在西方,文明即为开化状态,即摆脱野蛮的过程。依靠科学与理性,西方发达国家认为自己“今天无可衡量地超越了(我们的)野蛮时代的祖先而高踞着文明的顶峰”。

建设文明国家,是我们党领导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追求。毛泽东同志提出:“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,变为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。”邓小平同志提出:“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, 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,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,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。”江泽民同志指出:“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,应是我国经济、政治、文化全面发展的进程,是我国物质文明、政治文明、精神文明全面建设的进程。”胡锦涛同志提出:“我们必须走生产发展、生活富裕、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,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、政治建设、文化建设、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,努力加快实现以人为本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。”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,文明是国家发展的核心价值理念。

发展无限度,文明无止境。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,各级党委、政府,全体党员、干部,广大人民群众,都必须深刻理解文明的价值与内涵,为推动国家发展、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
二、文明,国民必备的素质

历史经验反复表明,文明虽然是国家的软实力,但是它的建成,则需要有国民的硬素质。我国经济社会要保持发展的良好势头,为物质文明、政治文明、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,必须从改善每个人的修养做起,使国民成为文明的人。

文明的人是进取的人,干事创业是其奋斗目标。文明的人不会只琢磨人不琢磨事,而是努力做好工作,创造良好的业绩;文明的人不会只说空话不办实事,而是用更高的效率帮助别人办好事。

文明的人是自律的人,遵守规则是其做人的原则。文明的人不愿意为了抢时间闯红灯,不愿为了降低成本而污染食品、水和空气,不愿为了私利动用自己的关系,不愿破坏公平原则玩弄阴谋诡计。

文明的人是守礼的人,文明礼仪是其风格气质。文明的人不会因为生气而与人大吵大闹,不会因为有靠山就颐指气使,不会冷漠讥笑别人的失意。

但是,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,在权力欲望的侵蚀下,部分国民失去了文明的素质,他们为了自己挣钱而破坏公共环境,损害了生态文明;他们为了自己破坏他人的事业,损害着物质文明的发展;他们为了特权破坏党群干群关系,损害了政治文明的进步;他们为了酒肉名利而进行幕后交易,破坏着社会风气;他们还直接污染了环境,损害着人们的健康。很多人感叹着世风日下,却无可奈何,无力改变。

真的如此吗?事实上,我们需要改变的首先是我们自己。这个社会是由我们每个人组成的,社会的问题实质上是我们自己的问题。我们光想着改变别人,不愿意改变自己,那么我们就什么都改变不了。《周易》说:“文明以健,中正而应,君子正也。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。”如果我们改变了自己,那我们就能改变家庭、改变国家甚至改变世界。

最后,笔者给大家讲个小故事:每逢退潮即有千万条小鱼留在海滩,不能返回大海。一个孩子每到退潮即在海边捡小鱼,一条条扔回海中。大人觉得好笑,退潮时满海滩都是鱼,捡几十条乃至几百条归海有何用?但孩子却非常坚定。有人问:“这么多的鱼,你又不能改变它们的命运,扔不扔回大海有何不同?”孩子看看手中的鱼,答:“对这条,我能改变它的命运。”行动起来吧,命运就掌握在你的手里!

上一篇:热烈祝贺我校毕业生王凤麟圆梦北大

下一篇:返回列表